刘志新荣获拾遗传承“传统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

刘志新荣获拾遗传承“传统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

在传统京剧的璀璨星河中,一颗新星正以独特的光芒闪耀其中。刘志新,凭借多年来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与坚守,近期荣获拾遗传承“传统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。他的故事,是一部充满热爱、坚持与奉献的奋斗史,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
刘志新与京剧的缘分,早在东北老家时便已悄然种下。儿时的他,在街头巷尾偶然听到的京剧唱腔,那独特的韵味、激昂的旋律,瞬间抓住了他的心。从那时起,京剧便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放学路上,他哼着刚学来的京剧曲调;课余时间,他守在收音机旁,如饥似渴地聆听经典唱段。

在东北老家,丰富的民间文化活动为刘志新提供了接触京剧的广阔平台。他经常积极参加各类社会组织活动,在这些活动中,他不仅近距离欣赏到了专业京剧演员的精彩表演,还结识了许多同样热爱京剧的朋友。大家聚在一起,交流对京剧的理解,模仿演员的唱腔和动作,小小的他在这样的氛围中,对京剧的热爱愈发浓烈。

那段时光,虽然条件有限,但丝毫没有阻挡刘志新对京剧的追求。他四处搜集京剧的资料,老旧的唱片,都是他眼中的珍宝。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模仿,他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京剧演唱技巧,为日后的京剧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2003年,刘志新来到北京工作。这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,不仅为他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新的可能,更为他的京剧梦想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。初到北京,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繁忙的工作,刘志新依然没有放下对京剧的热爱。随着对京剧接触的加深,刘志新对京剧的痴迷达到了新的高度。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欣赏和模仿,而是渴望接受更专业的指导,提升自己的京剧表演水平。于是,他开始寻找专业的京剧老师。在学习过程中,他刻苦钻研,虚心向老师和同行请教。无论是唱腔的雕琢,还是身段的练习,他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。

2010年12月,对于刘志新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,他加入了北京怀柔大地之花曲艺团。这个汇聚了众多曲艺爱好者的团体,成为了他京剧梦想的新起点。在这里,他不仅得到了更多专业老师的指导,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。大家相互学习,相互鼓励,共同为传承和发展京剧艺术而努力。

加入北京怀柔大地之花曲艺团后的15年里,刘志新全身心地投入到京剧的传承与推广工作中。他积极参与“星火工程下乡”“法治文艺乡村行”等各类演出活动,每一场演出,他都精心准备,力求将最精彩的表演呈现给观众。

在“星火工程下乡”活动中,刘志新深刻感受到了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望。许多农村地区的居民,平时很少有机会欣赏到专业的京剧演出。为了让这些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京剧,刘志新在表演前会耐心地向大家介绍京剧的历史、角色特点和表演形式。演出过程中,他用生动的表演和精湛的技艺,将一个个经典的京剧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。看到观众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,刘志新更加坚定了自己传承京剧的信念。

“法治文艺乡村行”活动则为刘志新的京剧表演赋予了新的内涵。他将法治元素融入京剧表演中,通过改编经典剧目或创作新的作品,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。他将一些常见的法律案例改编成京剧小品,用幽默诙谐的表演形式,让观众在欣赏京剧的同时,学习到实用的法律知识。这种创新的表演形式,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,也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。

刘志新不仅注重自身艺术水平的提升,还致力于培养京剧新人。在曲艺团内,他主动承担起教学任务,耐心地向年轻演员传授自己的表演经验和技巧。从唱腔的发声方法,到身段的规范动作,他都手把手地指导,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传授给学生。

在刘志新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位传统文化传承人的执着与坚守。他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了对京剧艺术的无限热爱;他用十五年的时间,扎根基层。此次获得殊荣,他表示:“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,继续努力,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新的力量。”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